建党百年看中国|微摄大型图片报告-122 影响世界的蒙内铁路 2017年1月11日,在肯尼亚蒙巴萨,当地民众在中国承制的蒙内铁路首批内燃机车旁载歌载舞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7年多来,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。至2021年1月,中国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合作文件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。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
建党百年看中国|微摄大型图片报告-121 一带一路联通中国与世界 2017年5月6日,雁栖湖。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,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是此次高峰论坛的主会场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7年多来,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。新华社记者李鑫摄
建党百年看中国|微摄大型图片报告-120 京德高速计划5月通车 5月10日,京德高速(一期工程)河北廊坊段。目前,由中建路桥集团参与承建的京德(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至山东德州)高速进入交工通车倒计时冲刺阶段,5月底将实现全线通车。京德高速是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重要组成部分,全长87.256公里,于2019年11月开工建设。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
建党百年看中国|微摄大型图片报告-119 遵义四通八达高速公路 2020年7月14日,贵州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的农村公路。据遵义市交通运输局统计,“十三五”期间,遵义一方面实现干线公路四通八达,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1403公里,同比“十二五”增加49%,“六纵七横八联一环”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。新华社记者陶亮摄
建党百年看中国|微摄大型图片报告-118 高桥深隧贯通全贵州 2020年11月8日,贵州遵义至余庆高速公路湘江大桥。从空中俯瞰,高速公路在遵义市区周围画了一个圈,又划出一个大十字交叉。遵义往北三个多小时,进入成渝经济圈的腹地;往南两个小时到贵阳;往西北可达仁怀的茅台镇和四渡赤水的渡口。新华社记者刘续摄
建党百年看中国|微摄大型图片报告-117 南京中欧班列首发开行 5月10日,江苏南京至荷兰蒂尔堡中欧班列从南京尧化门货场首发开行。班列满载液晶显示屏、工业机械配件、纺织服饰等100个标箱货物,将经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,途经哈萨克斯坦、俄罗斯、白俄罗斯等国后抵达荷兰蒂尔堡市,全程用时18天左右。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
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(96) 距北京冬奥会269天 2021年5月11日,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还有269天。约1.2万平方米全冰面首次在“冰丝带”亮相。这是5月8日拍摄的国家速滑馆冰面。近日,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开展首次全冰面制冰,规模约1.2万平方米的场馆全冰面成功亮相。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
建党百年看中国|微摄大型图片报告-115 全冰面的冰丝带亮相 这是5月8日拍摄的国家速滑馆冰面。近日,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开展首次全冰面制冰,规模约1.2万平方米的场馆全冰面成功亮相。北京冬奥会后,“冰丝带”将有望成为以冰雪运动为突出特色的新体育综合体,成为民众体验冬季美好生活的新地标。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
建党百年看中国|微摄大型图片报告-114 今日遵义巨变和新貌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娄山关“长征小镇”。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,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,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。如今,在遵义会议会址,游人如织;刚刚脱贫的村庄里,乡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。这里是昔日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,也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处。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
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(95) 距北京冬奥会270天 2021年5月10日,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还有270天。5月9日,中国国家集训队队员赛木哈尔·赛力克(左一)在男子15公里间隔出发(自由技术)比赛中。当日,2021-2022国际雪联越野滑雪FIS积分系列赛(阿勒泰站)在新疆阿勒泰市萨尔阔布越野滑雪场开赛。新华社发(藏哈尔摄)
建党百年看中国|微摄大型图片报告-113 高速公路取代挂壁公路 2020年11月12日,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的村民如今出行有了高速公路(左),过去出行只有“挂壁公路”(右)。太行山再高,也高不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;吕梁山再深,也挡不住人们跨越贫苦日子的脚步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三晋大地处处发生着这样的嬗变。新华社记者曹阳摄
建党百年看中国|微摄大型图片报告-112 呼市校园炫彩时装秀 5月8日,模特在展示内蒙古艺术学院学生设计制作的民族服饰。当日,内蒙古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21届服装设计毕业作品展演在呼和浩特市举行,精选出的参演作品以“融合”为主题,共30多个系列,180套服装,将传承与创新相融合,表现了对新面料、新工艺的探索与应用。新华社发(王正摄)